同城附近200元二维码-100元附近学生,附近一百元约,同城快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榜样的力量
两人、三餐、四季、二十年
时间:2025-02-17     来源:中国妇女报、仡佬道真    

  春节后这几天,凛冽的寒风在山间呼啸,奇岩兀立的山体间,幕天席地的绿交织在一起,一排白色板房上两只火红的灯笼随风摆动,成为自然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过年的灯笼挂起来,日子红红火火有盼头。”说话间,盛明芬已经为丈夫赵德令准备好了巡山用的镰刀、水壶还有一双沾满泥土的雨靴。

  仙女洞管理站是位于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沙河国家级自然?;で诘闹匾谥?,也是赵德令、盛明芬夫妇安家的地方。365天24小时的坚守是底线,也是责任。夫妇俩从父亲赵进见手中接下护林的接力棒,成为“林二代”,今年刚好20年。

  

赵德令、盛明芬夫妇

  护!从父亲手里接棒 

  大沙河国家级自然?;で挥诘勒嫦乇辈浚胫厍炷洗?、武隆相邻。保护区规划总面积2.699万公顷,以?;ぶ泄赜幸?、黑叶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而仙女洞管理站是进出?;で囊坏乐匾肮乜ā保豢桃怖氩豢?,夫妻俩默契地达成一致:一个守家,一个巡山护林。

  初春时节的河水虽然水位不高,却冰凉刺骨,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赵德令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河道,“可要小心,要踩着这种浅黄色的石头走,深颜色的说明苔藓长得厚,滑得很呢?!闭缘铝钜槐哂昧豆巫攀飞系奶?,一边分享着自己的心得。

  “还得是护林人有经验!”记者感叹,“每一次巡护要蹚过13道河湾,遇上丰水期,河水能到大腿根,没点技术怎么行!”赵德令笑着回答。

  赵德令的父亲赵进见是大沙河国家级自然?;で着ち衷?,同时还担任着仙女洞管理站下辖天保工程仙女洞管护站站长的职务。20多年前,为了修复因砍伐毁林而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沙河自然?;で斯ど媪纸ㄉ柘钅科舳?。赵进见发动大批三元村附近的村民参与,儿子赵德令也在其中。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1.5万亩人工林种植,为森林覆盖率的快速提升打下了基础。

  种好树、护好林,父亲的坚守赵德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5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护林的接力棒时,赵德令也默默许下了与父亲同样的诺言。

  日复一日地行走,让赵德令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植被都无比熟悉。哪片林中有鸡枞菌、猴头菇,哪片林中有中药材,他都门儿清。

  如今的大沙河国家级自然?;で桃獍蝗唬指哺锹蚀?002年的61.79%提升至84.16%。这背后的巨变,离不开赵德令等?;でち衷钡募栊僚Α?/p>

  

赵德令、盛明芬夫妇在山林间巡视

  守!把家安在密林间 

  看着丈夫赵德令的身影蹚过河湾、穿过密林,妻子盛明芬的担心脱口而出:“注意安全,水大就不要去了?!?/p>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盛明芬知道,赵德令根本听不进去?!安话蜒不さ囊蝗ψ咄晁遣换峄乩吹??!?/p>

  2020年,为了全心守护这片茂密的丛林,也为了照顾丈夫,盛明芬带着家当搬到了管理站搭建的板房里。“他去巡山我就守着卡口,不让外人和车辆随意进入?!绷钠鹱约旱娜粘9ぷ鳎⒚鞣宜淙凰档眉虻?,但背后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十足的耐心。在她看来,管理站虽然相对简陋,不如村里自家房子居住条件好,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有没有非要进去的人?”“怎么没有?尤其到了夏天,还有不少人跟我们打‘游击战’,想趁我们睡着了偷偷顺着河道进入保护区,晚上也睡不安稳?!痹诩钦叩淖肺氏?,盛明芬说出了日常工作中的头疼事。

  巡山护林很艰辛,守住卡口也并非易事。就在记者采访期间,四五名从周边村子驾车前来的村民就想冲过卡口,前往仙女洞游玩?!罢饫锸呛诵谋;で?,不能进。”盛明芬一边解释一边引导车辆向后倒退。“怎么不能进?我们自己的景区看看都不行?你们这样守着算怎么回事?!毖劭辞袄吹拇迕癫⒉豢献靼?,语气里甚至有些责怪,盛明芬并没有生气,反而笑脸相迎:“咱们都是懂法的人,?;て鹄词俏烁ぴ兜胤⒄?,不能只看眼前?!碧耸⒚鞣业墓嫒埃袄从瓮娴拇迕癫湃粲兴嫉氐阃繁硎纠斫?。

  其实,这样的场景盛明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不厌其烦地劝导、宣传是她惯用“招数”?!安荒芗毖?,好好劝导才能把?;ふ咚档饺说男目怖??!?/p>

  因为长年在山上生活,盛明芬在管理站的房前种上了蔬菜,养起了土鸡,还有几只鸭子相伴??醋沤龀龅钠拮樱宰抛郎先忍谔诘姆共?,赵德令脸上洋溢出笑容。每天晚上,夫妻二人总会围坐在炉火旁,分享一天的经历。巡山路上遇到新奇有趣的东西,赵德令都会用手机拍下来给盛明芬看,在成都工作的女儿每天晚上也会通过视频电话跟他们聊聊家常。春节期间,虽然不能回家,但接上退休的老父亲回管理站吃顿团圆饭已经成为多年的约定。

  父与子传承的是守护,夫妻俩用心守护的同样是传承。一代代护林人会随着时间老去,但山林苍翠,绿意的希望永不会褪色。

编辑:宋胜海

责编:胡笳

编审:徐飞

 

  1. 上一篇:
  2. 下一篇:孙光琼:不离不弃照顾前公公24年
责任编辑:宋 胜海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