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喝茶品茶工作室,石家庄喝茶群,石家庄品茶大圈工作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黔北聚焦
《人民日报》整版关注遵义
时间:2025-10-16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10月15日)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

贵州遵义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业宜居省域副中心 

  全文如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5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省域副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逢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遵义市将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努力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经济实力快速跃升 

综合发展势能增强 

  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遵义市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抢抓政策机遇、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速达6.4%,在全省的比重从2020年的20.8%提高到2024年的22.2%,上升1.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15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100亿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近年来,遵义市紧盯酱香白酒、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构建“六大产业”链条新体系,突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实现量质齐升。酱香白酒、有色金属、氟钡化工、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六大产业链”加快构建,白酒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单产水平增长6.1%。加快构建“2+5+N”山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2020年的57%提升至2024年的66.4%。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以旅游为引领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和赤水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生态圈20个和城市商圈12个,加快发展避暑康养旅居产业,培育“悦·遵义”“桐梓村晚”等品牌。第三产业占比从2020年的47.5%提高至2024年的48.8%,并于今年上半年达到50.3%。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群众生活品质提升 

  遵义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遵义市坚持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美的城市可持续更新发展路子,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56.69%提高到2024年的60.37%。累计建设和改造棚户区10.64万户、老旧小区9.99万户、背街小巷519条、地下管网4252公里,成功创建“千兆城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促进群众增收,分类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527元、20077元,4年年均分别增长5.8%、8.1%,收入比缩小到2.32。

生态环境向优向好 

绿色发展根基夯实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遵义市始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提升至97.6%、98%。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从污染治理转向标本兼治。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获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省级绿色工厂49家,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省级绿色园区6个。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创新驱动深度融合 

  近年来,遵义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联通区域链、融入产业链、服务生活链、借力创新链、协同开放链、衔接生态链,深化与成渝地区的产业和项目合作,打造贵州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政务服务“全域通办”,市县两级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遵满意”品牌深入人心。农村综合改革、“三医”联动、“以数治税”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黔粤通道“遵义号”陆海联运班列开行,成功进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功举办和承办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赛、贵州茶产业博览会、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等开放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和培育各级重点实验室,打造遵义市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40家、242家,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社会民生不断进步 

公共服务水平优化 

  作为革命老区,遵义市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优化资源配置,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4年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达10万人,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点)13个。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年累计建设小学49所、中学23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67万个,“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推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遵义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完成遵义师范学院上划并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承办国家级以上大型赛事49场,遵义市教育体育局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扎实推进“健康遵义”建设,累计建成三级医院25家、县域医共体23个,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健康县区15个。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2.6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36个。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建设完善遵义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迈上新征程,遵义将继续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认真谋划实施“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努力实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

 

编辑:宋胜海

编审:伍韵 胡笳

 

  1. 上一篇:
  2. 下一篇:文明旅游倡议书
责任编辑:宋 胜海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乐清市| 新兴县| 米泉市| 阳谷县| 汪清县| 加查县| 罗山县| 铁岭县| 南溪县| 囊谦县| 志丹县| 延长县| 贡嘎县| 确山县| 彭水| 青川县| 丰顺县| 增城市| 上犹县| 左云县| 丹凤县| 左云县| 昌宁县| 宝清县| 汉中市| 新乐市| 滨海县| 扬中市| 桐柏县| 广州市| 莆田市| 东莞市| 佛山市| 肃宁县| 遵义市| 肃宁县| 仪征市| 富民县| 佛学|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