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仁怀市的青山绿水间,全国文明村蔺田村如同一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文明乡风与山水田园相映成辉。这里,古朴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银杏古树摇曳生姿,村民的笑脸与书卷的墨香交织成一幅和美乡村图景。近年来,蔺田村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仁怀市文明乡风建设的鲜活样板。 党建引领聚合力,"三链融合"激活产业新动能 蔺田村的蝶变始于一场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协同发展机制,村两委整合闲置农房资源,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出“尘外南山”民宿综合体等特色项目。木制小屋保留黔北民居韵味,又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依托团建、农事体验等特色服务,成为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现在蔺田村共有民宿、农家乐10余家,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预计年收入达500万元。在民宿、农家乐的建设和使用中,长期或短期的解决了群众的就业问题,2024年上半年,民宿或者农家乐他们的用工达2000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从小规模的民宿发展到综合性的民宿综合体,蔺田村的民宿产业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健?!拜锎逦慰偷拿鼐?,并非仅仅依靠建造外观漂亮的房屋,而是得益于这里较高的文明程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才是真正的引流密码?!背就饽仙矫袼薜母涸鹑送跆稳缡撬?。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下,蔺田村持续探索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该村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核心,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发挥特色产业的驱动力,全力打造了一个以乡风文明为引领的乡村振兴美好家园,吸引了无数游客寻“乡愁”而来。村民杨开均感慨:"以前守着‘石旮旯’地种玉米,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分红,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十哈准则"润民心,文明实践滋养精神沃土 "党的恩情记哈,法律法规守哈,村组发展议哈,邻里有事帮哈,良好家风评哈……"清晨的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用方言传唱着自创的《十哈准则》。这部由村民共同制定的村规民约,将文明规范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引导村民们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同时,把村规民约通过"红黑榜"治理,与"文明积分"挂钩,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2025年以来,长岗镇紧紧围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要求,以“优环境·迎新春”活动、“清洁乡村·文明同行”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2场次,通过“理论宣传二人讲”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围绕治理滥办酒席、殡葬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展开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观念。盘活利用村组闲置资源打造红白事服务场所7个,解决占道路办酒席问题,让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有了“落脚点”。 环境革命塑新颜,“三个精神”树新风 走在蔺田村的石板路上,白墙黛瓦的院落整洁有序,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曾经杂物堆积的晒谷场变成了花香四溢的"微花园"。这得益于全镇开展的"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 420名党员干部带头,发动2000余群众清理垃圾16吨、残垣断壁23处、破旧标牌12块、乱堆乱放58处、治理污水9处,乡村面貌干净整洁、焕然一新。村民杨开均望着家门口的柏油路说:"现在垃圾天天清,路灯夜夜亮,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生活!" 而蔺田村的蜕变密码。藏在该村所提倡的“三个精神”里。据蔺田村党支部书记杨远帮介绍,蔺田村得名于很久以前这里的田里长满蔺草,蔺草别名“灯芯草”。村里有千年银杏树群落,一到秋天金黄诱人。这个村以前石漠化严重,到处都是石旮旯。村党支部根据这些特色总结出了“三个精神”,诠释为: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带领群众发扬了“灯芯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银杏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无私精神”“石旮旯里向上生长的拼搏精神”。在“三个精神”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加进来,推进了文明乡风“十个一”工程建设。这些项目不仅有效地凝聚了群众、正确地引导了群众,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文明乡风深深地浸润着这个美丽的村庄。 文化传承树常青,文明之花结硕果 走进蔺田村,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油菜花田风光尽收眼底,村里文化广场与健身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不少群众在广场上休闲娱乐,一派和谐的美丽景象。而其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蔺田村里的农家书屋。 古朴的农家房屋里摆满了村民喜闻乐见的书籍,平日里村民们邀约着来到书屋坐一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书海里遨游,乡村文明的精神风貌就这样传播开来。 一直以来,蔺田村不断深化全国文明村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把“晴耕雨读”的书香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文明新风,持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村庄发展有“颜值”更具“气质”。长岗镇蔺田村委会副主任舒存永介绍,目前该镇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每个书屋都配备了理论、法律、农技、科技、文化等各类的图书5000余册?!懊κ备鳌⑾惺倍潦椤币殉晌钡厝褐诘男路缟?。 如今的蔺田村,文明已内化为发展动能:垃圾分类参与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8%,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杨远帮说:"我们既要留住绿水青山的‘颜值’,更要提升文明乡风的‘气质’,让每个村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 夕阳西下,村文化广场响起欢快的舞曲,农家书屋的灯光次第亮起,民宿小院的炊烟袅袅升腾。这个曾经藏在深山的小村庄,正以文明为笔、以乡愁为墨,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蔺田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编辑:宋胜海 责编:杨溢 编审:胡笳
网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