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合约食堂”十分热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玉洪正和几位村民一起张罗着儿子的婚宴,整个食堂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在咱们自己的食堂办酒,既省心又省钱。”刘玉洪笑着招呼客人,“我是村干部,更要带头遵守村规民约。” 以往村里办酒席,家家讲排场、比阔气,“人情债”成了村民的沉重负担。为破解这一难题,簸箕坝村坚持“党政主导、村级主抓、群众主体”的原则,盘活闲置资产打造“合约食堂”,通过采取“政府补助+企业赞助+社会捐助+村民自助”多元投入机制,对原有场地升级改造,购置齐全宴席用具,真正让村民得实惠。 “我们先后召开院坝会12场,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最终形成了这份《合约食堂使用管理制度》。”刘玉洪指着墙上醒目的制度介绍道,“承办酒席每桌不能超过10道菜,每桌酒席总价不能超过280元……” 为确保长效运行,村里建立起“党支部+红白理事会+志愿者+村民”的四方联动机制,党支部负责统筹保障,红白理事会负责标准执行监督,志愿服务队负责协助服务,全体村民则共同遵守、相互督促,由此形成闭环管理,凝聚共建共治合力。“我们组建了‘帮厨志愿服务队’,谁家办酒席,我们都会去帮忙。”正在食堂打扫卫生的李大姐笑着说。 食堂墙上挂着的《收支公示栏》格外醒目,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 在运营模式上,食堂实行“微利可持续”原则,仅按300元/天的标准收取基础管理费,同时为每场宴席免费提供杯子、抽纸等必备用品,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在此基础上推行的“文明积分制”更是成效显著。村民在举办宴席时,凡是遵守公约、践行光盘行动、做好垃圾分类等文明行为,均可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在村里的“文明超市”直接兑换生活用品,让文明行为既能赢得尊重,又能收获实惠。截至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累计兑换了价值13000余元的物品。 “合约食堂”不仅改变了办酒席的方式 更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观念 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为美丽乡村增添了动人的底色 编辑:宋胜海 编审:伍韵 胡笳

网站群